城乡建设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教职队伍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学生工作  党群工作  校友之家  国际合作  就业工作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培养 
 硕导简介 
  本科生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水质工程1课程设计大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2017-12-18 00:18  

《水质工程1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

课程设计代码:160796

课程设计名称: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英文名称:Design of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课程设计 周数:2周

学分:2.0

适用对象:给排水工程

先修课程与环节:工程制图与CAD基础,水质工程1  

 

二、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是本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理论教学、实习教学密切相关,构成课程教学活动的主体。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学习工程设计方法、培养工程观念。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会主要工程节点的基本设计方法,受到专业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系统训练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方式

设计方式是老师给出设计任务书,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单独完成其设计任务

 

四、课程设计指导方法与要求

采用老师现场学生提问,老师答疑的指导方式,要求在设计期间,老师要集中学生,现场答疑,平时多看学生的设计进度,指出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错误,给其改正。

 

五、课程设计内容和时间安排

(一)给水厂的工艺设计(10天)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设计方案确定及编写:2天;

给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3天;

图纸绘制:3天;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制:2天。

 

六、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一)设计方案确定及编写

1、要求:资料分析与整理

结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原水的水质特性分析。

水厂选址

水厂选址的原则:

厂址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

水厂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

水厂应少占农田或不占农田,并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水厂应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

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通常与取水构筑物在一起。

工艺流程选择

根据原水的水质特征和水厂的地形特点,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进行所选工艺特性的论证。

 

(1)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掌握水质特性分析,掌握如何合理水厂选址,掌握工艺流程的选择

2、重点、难点

重点: 水质特性分析,掌握如何合理水厂选址

难点:掌握工艺流程的选择,

 

(二)给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1、要求:准确选择各个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并准确进行计算。

絮凝过程中速度梯度G或絮凝流速应逐渐由大到小;絮凝池要有足够的絮凝时间,一般宜在10~30min,低浊、低温水宜采用较大者;

絮凝池的平均速度梯度G一般在30~60s-1之间,GT值达104~105,以保证絮凝过程的充分与完善;

絮凝池应尽量与沉淀池合并建造,避免用管渠连接。如需用管渠连接时,管渠中的流速应小于0.15m/s,并避免流速突然升高或水头跌落;

为避免已形成絮体的破碎,絮凝池出水穿孔墙的过孔流速宜小于0.10m/s;

设计内容

池型、个数

停留时间、流速分配、水深及池宽(与沉淀池衔接)

沉淀池的一般要求:

平流沉淀池

用于生活饮用水处理的平流沉淀池,沉淀出水一般控制在5NTU以下;

池数或分格数一般不少于2座;沉淀时间一般采用1.0~3.0h;

沉淀池内平均水流流速一般为10~25mm/s;有效水深一般为3.0~3.5m,超高一般为0.3~0.5m;池的长宽比应不小于4:1,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一般采用3~9没,最大为15m,当采用虹吸式或泵吸式桁车排泥时,池子分格宽度应结合机械桁车的宽度;池的长深比应不小于10:1,采用吸泥机排泥时,池底为平坡;

平流沉淀池采用穿孔墙配水时,穿孔墙在池底积泥面以上0.3~0.5m处至池底部分不设孔眼,以免冲动沉泥;

泄空时间一般不超过6h;弗劳德数一般控制在Fr=1×10-4~1×10-5之间;

雷诺数Re一般为4000~15000间,设计时应注意隔墙设置,以减小水力半径R,降低雷诺数;

斜管沉淀池

颗粒沉降速度应实测,无试验资料时,按照下表确定;

沉降速度参考数值

原水特性和处理方法

沉降速度(mm/s)

用混凝剂处理有色水或悬浮物含量在200~250mg/L以内的浑浊水

0.35~0.45

用混凝剂处理悬浮物含量大于250mg/L的浑浊水

0.50~0.60

用混凝剂处理高浊度水

0.30~0.35

不用混凝剂处理(自然沉淀)

0.12~0.15

斜管断面一般采用蜂窝六角形,其内径或边距一般采用25~35mm;斜管长度一般为800~1000左右;倾斜角一般为50º~60º;

斜管上部的清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0m;斜管下部的布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为使布水均匀,在沉淀池进口处应设穿孔墙或格栅等整流措施;

穿孔排泥斗槽高度一般取0.8m。

设计内容:池型、个数

平流池:水平流速或表面负荷、沉淀时间、水深、排泥方式和放空管计算。

斜管沉淀池:液面上升流速、颗粒沉速和斜管规格、沉淀时间、水深、排泥方式和放空管计算。

滤池:一般要求(普通快滤池)

当要求水质为饮用水时,单层砂滤料滤池的正常滤速一般采用8~10m/h;

滤池的个数应根据滤池强制滤速的要求确定,单层砂滤料滤池的强制滤速一般为10~14m/h;

单个滤池的长宽比可根据单池面积大小来确定,即单池面积≤30m2时,长:宽=1.5:1~2:1;单池面积 > 30m2时,长:宽=2:1~4:1;

当滤池个数少于5个时,宜用单行排列。反之可采用双行排列;

一般砂滤料粒径为:最小粒径dmin=0.5mm,最大粒径dmax=1.2mm,不均匀系数K80≤2,滤层厚度不小于700;

滤层上面水深一般采用1.5~2.0m;

滤层工作周期一般采用24h,冲洗前的水头损失最大值一般采用2.0~2.5m;

滤池超高一般采用0.3m;

设计内容:规模与个数,布置形式。

主要设计参数确定,包括滤速、滤料、滤层、工作周期、反冲洗方式和参数、反冲洗泵房、滤池工艺尺寸等。

加氯间的设计及平面布置:一般要求

滤后或地下水加氯量为0.5~1.0mg/L;氯与水接触时间不小于30min;加氯间布置应注意安全性要求;

设计内容:加氯量、加氯机和储氯量,泄氯控制,加氯间平面布置等

清水池的设计

一般要求:

清水池有效容积可按供水量的10%~20%考虑;

清水池进水管管径按平均时水量计算,进水管标高应考虑避免由于池中水位变化而形成进水管气阻,可采用降低进水管标高,或进水管进池后用弯管下弯;

出水管管径一般按最高日最高时水量计算。无相关资料时,按照平均时流量乘以1.2~1.4的系数确定。

溢流管管径一般与进水管相同,管端为喇叭口,管上不得安装阀门;排水管管径可按2h内将水泄空进行计算,但最小管径不得小于100mm;

设计内容:个数、容积、水深、布水墙、水位监控等。

构筑物主要尺寸设计计算

根据设计计算确定构筑物主要尺寸

画出构筑物示意图

进行必要的校核

2、重点、难点

重点: 各个反应池的计算,各个参数的选择。

难点:各个反应池的计算选择好合理的参数。

(三)图纸绘制

1、要求:图纸绘制必须内容全面,制图规范,格式整齐干净。

2、重点、难点

重点:格式正确 内容全面

难点:制图规范,合质合量

(四)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制

1、要求:设计计算说明书编制的格式整齐、正确,表格处理、页面的设置要符合规定,封面要统一等。

2、重点、难点

重点:格式正确,文字的大小,表格处理、页面的设置要符合规定

难点:格式符合规范等。

 

七、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标准

(一)课程设计考核方式

进行口试答辩、提交设计书和图纸等等

(二)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小四宋体加粗)

实习表现占20%,设计计算说明书内容和格式占40%,图纸占40%。

 

八、课程设计指导书

严煦世、范瑾初《给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31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张志刚主编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

 

 

大纲修订人:郭琇                        修订日期:2017.12.18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乡建设学院 邮政编码:710065     电话:+86-020-36076143     传真:+86-020-36076143
E-mail:webmaster@xx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