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教职队伍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学生工作  党群工作  校友之家  国际合作  就业工作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培养 
 硕导简介 
  本科生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课程教学大纲--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2018-01-07 23:30  

区域规划

Regional Planning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  时:32(理论20学时,实验12学时)

学  分:2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40%

中文简介:区域规划课程主要有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两大部分的内容。区域分析是为研究区域问题和为编制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区域规划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区域规划的主要理论、规划内容和规划方法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培养学生分析区域问题的能力及进行区域规划实践操作的能力,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区域规划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属于专业课程平台,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区域分析是为有关学科研究区域问题和为编制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它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生物学等许多学科领域。区域规划是区域研究和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有关区域规划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区域规划的工作性质、特点、方法步骤、重点、难点等,毕业后能承担各类城乡区域规划的理论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区域规划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课程讲授过程中尽量结合专业实例,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更多的规划案例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并采用随堂提问、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使得教学过程更有效果。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

分配

第一章  绪论


1

1.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

  掌握

0.5

2.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

了解

0.25

3.区域分析主要内容

理解

0.25

 重点与难点:区域的概念、区域规划的概念、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掌握区域概念及划分,了解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熟悉并掌握区域分析的内容。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

1.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了解

0.25

2.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

理解

0.5

3.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理解

0.25

 重点与难点:区域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区域发展的外部性问题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了解区域发展的外部性与区域间环境问题,熟悉并掌握区域自然资源的分类及评价



第三章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3

1.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分析

理解

2

2.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理解

0.5

3.政策与制度

理解

0.5

重点与难点:区域文化、区域人力资源分析、适度人口、区域发展与政策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区域经济分析、文化背景分析,了解人口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掌握适度人口和区域人口承载力的概念,理解区域政策与区域发展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0.5

1.技术条件与区域发展

理解

0.25

2.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了解

0.25

重点与难点:技术进步与区域关系,技术扩散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了解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了解区域科技条件评价,了解技术扩散概念,了解技术扩散的形式与途径



第五章  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


1.5

1.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了解

0.25

2.区域竞争力评价

理解

0.25

3.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区域竞争力,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熟悉GDP与GNP的概念及其区别,了解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综合性指标体系,熟悉库兹涅茨理论、罗斯托、钱纳里经济成长阶段论



第六章  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2

1.区域优势

掌握

1

2.区域分工与区际联系

理解

1

重点与难点:区域优势、区域优势评价、区域分工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区域优势的概念及其类型,了解区域优势的确定方法,熟悉区域分工的相关理论



第七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


1.5

1.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理解

1

2.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与产业结构优化

理解

0.5

重点与难点:产业划分、产业结构及其演化、主导产业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理解并掌握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了解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了解主导产业的判断基准



第八章  区域规划及其发展


2

1.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

理解

0.5

2.区域规划类型

掌握

0.5

3.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

了解

0.5

4.区域规划方法和程序

理解

0.5

重点与难点:区域规划的概念、内容、特点,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熟悉并掌握区域和区域规划的概念,了解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了解区域规划的发展,熟悉区域规划的内容及类型



第九章  区域发展战略


1

1.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

了解

0.3

2.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

了解

0.2

3.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

掌握

0.5

重点与难点:区域发展战略及其研究重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区域空间发展基本战略思想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了解区域发展战略,理解区域发展目标体系,理解区域发展条件分析,掌握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



第十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2

1.增长极理论

理解

0.5

2.核心——边缘理论

理解

0.5

3.——轴渐进扩散理论

理解

0.5

4.圈层结构理论

理解

0.5

重点与难点:增长极理论、极化与扩散、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据点开发理论、轴线开发理论、圈层结构理论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理解增长极、极化与扩散、核心与边缘,掌握点轴开发理论、圈层结构理论



第十一章  区域土地利用与区域管治


1

1.土地和土地利用

了解

0.1

2.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理解

0.1

3.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掌握

0.2

4.区域管治

掌握

0.5

5.土地保护

理解

0.1

重点与难点:区域人地关系、区域空间管治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了解土地利用规划,掌握土地利用分区,掌握区域空间管治,熟悉土地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基本措施



第十二章  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1.5

1.第一产业规划布局

理解

0.2

2.第二产业规划布局

理解

0.5

3.第三产业规划布局

理解

0.8

重点与难点: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区域农业主要部门的布局规划、区域工业布局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了解区域农业资源评价,掌握区域工业规划布局研究的任务和内容,了解第三产业的规划布局及影响该产业布局的因素



第十三章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1

1.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

掌握

0.5

2.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理解

0.5

3.区域交通运输规划

了解

0.5

重点与难点: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发展理论、区域交通规划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基础设施的含义与分类,了解基础设施发展理论,熟悉各类基础设施规划



第十四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1

1.城镇体系与城镇体系规划

掌握

0.2

2.城镇发展的区域条件分析评价

理解

0.1

3.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理解

0.2

4.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掌握

0.5

重点与难点:城镇体系的概念及类型、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城镇体系的概念,了解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熟悉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重点是空间结构规划的思路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推荐教材:

  1.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编著.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主要参考书:

  1.崔功豪,王兴平编著. 当代区域规划导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陈双,贺文主编.城市规划概论(修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吴殿廷等著.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3.吴殿廷编著.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级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杨培峰、甄峰、王兴平等编著.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武廷海编著,《中国近现代区域规划》,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李小建等编著,《经济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刘再兴主编,《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

  8.杂志期刊:《人文地理》、《经济地理》、《规划学刊》、《规划师》、《国外城市规划》等

 

        

大纲修订人: 魏衡                        修订日期:2018.1.7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乡建设学院 邮政编码:710065     电话:+86-020-36076143     传真:+86-020-36076143
E-mail:webmaster@xxx.com